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北边的风

IT 钓鱼 养生

 
 
 

日志

 
 

双坠单钩钓组  

2009-08-06 11:41:58|  分类: 钓鱼经验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双坠单钩钓组(如图)的结构形式看,可以说它是传统钓组从漂、坠、钩到脑线等组成部分全面改 革的产物。虽已面貌一新,但却还保留着传统钓法的重要特性:如脑线越短灵敏度越高;钓鲫鱼时 信号反应为送漂等。双坠单钩钓组要求采用台钓漂,这不仅是因为它的灵敏度高,更重要的是它的 结构形式非常适合与双坠结构匹配。将单坠改为双坠,其上坠因有足够重量而具有协助抛竿到位的 功能。而下坠则具有通过自身位移牵动浮漂发出(鱼吞钩)信息的功能。推出双坠的意义,不仅在 于“合理分工各负其责”,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为大幅度缩短脑线创造了充分的有利条件。应当指 出,在双坠单钩钓组中,只有从钩到下坠这一段线才是具有真正意义的脑线。而从下坠到上坠这一 段线并不能称为脑线。将习惯使用的双钩结构改为单钩结构,又使钓组的灵敏度进一步提高。通过 试验可以证实:双钩结构在鱼吞钩时,由于受到另一钩饵的牵制,使信号强度明显削弱;而单钩结 构则无此缺憾,再加上它的其它优点,可以说“单钩”与“双坠”的搭配,是很理想的组合方式。 双坠单钩钓组各部件在水中的平衡关系如下:Ps+Px+Ps+Pa=FI(l)式中:PS一 上坠重力;PX一下坠重力;Pgr-一钩饵重力;已一其它配件重力;Ff一浮漂浮力。我们称 ()式为双坠单钩钓组平衡方程式。在()式中Ff=Fp+Fw(2)式中:凭一浮力泡浮力( 严格地说,它还应包括漂脚浮力和漂座浮力在内);FW一漂尾浮力。作为发出信号的下坠与显示 信号的漂尾,两者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为更好地开发钓组的灵敏度,我们规定:下坠与钩饵的重 力之和与漂尾大部或全部浮力平衡,即PX+Pg=K·Fw(3)式中:K一系数(%),一般 取K=60—100%。我们可以称(3)式为下坠与漂尾平衡方程式。从以上各式又可引出PS +PO=Ff-K·FW还可写成PS+Pq=Pq+(-K)Fw(4)一般说,希望钓组民越 小越好,最好使民一0(如果钓组中另加转环,可视其重力为民)。对于民来讲门一k)FW数值 是很小的。当K=100%时(l-K)Fw=0,(4)式又可写成Ps+Pa二PO,Pq二 0时,又成为Ps一巳。所以我们不妨称(4)式为上坠与浮力泡平衡方程式。其次,还有两坠间 距问题,它也是双坠单钩钓组的一项参数,其值过大过小都可能对钓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所以确 定两坠间距为漂尾长度的l.5-2倍,即he=(l、5-2)LW式中:Le一两坠间距;L W一漂尾长度。以上各式反应双坠单钩钓组各项参数均与浮漂各部几何尺寸(形状)相关。也说明 钓组的配件必须与浮漂匹配。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钓组的灵敏度状况。(4)式说明,上坠与浮力泡 是钓组中一对相互关联和对应的配件。虽然它们的主要作用与信号反应关系不大,可是在信号传递 过程中,它们必须跟随移动C但由于两者重力与浮力在水中处于平衡状态,再加上流线型的漂体与 光滑的表面,对信号所产生的阻力是很小的。需要重点讨论的是下坠与漂尾的关系,它们是钓组中 又一对相互关联和对应的配件。(3)式揭示了它们的内在规律:等式后面的K·FW代表浮漂浮 力的百分数,它还标志漂尾信号显示部位的长度。也可以说,这个数值是送漂高度的最大值。() 式可以看出,K值与下坠重量成正比OK值的引人,目的在于尽量缩小下坠。但K值又不宜选得过 小,否则送漂高度会受到限制。规定K=60-100%,是根据经验确定的。一般地说,在专门 用于钓鲫鱼的钓组中,Pg和PX在钓组中各占一定比例。当【与浮漂选定之后,Pg在相对稳定 时,PX不需变化。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大钩大饵(钓大鱼),Pg重量较大时,()式 可能会失去平衡。当Pg3K·FW时,PX是多余的。此时,应果断取消下坠。虽钓组呈“长脑 悬坠”形式,但却与台钓截然不同,它只是双坠单钩钓组的一种特殊情况(以钩饵代坠)而已。由 于台漂的漂尾很细,直径不超过1毫米,因此其浮力很小。所以,与其对应的下坠重量也是很小的 ,在一般情况下,只相当于小米粒大小。由于下坠的目标小,我们就可以大胆地缩短脑线。而缩短 脑线又是提高钓组灵敏度的最有效办法。我们的双坠单钩钓组,可以将脑线缩短到1厘米以下,可 以是几毫米,甚至可以是几即使这样,下坠也不会妨碍鱼儿吞钩,或者引起鱼儿警觉。当脑线为0 时,钓组的钩、饵、坠三者可谓三位一体,当鲫鱼吞钩时,这三者与浮漂几乎是同步动作(送漂) 。传统钓法中那种信号反应的“盲区”和“滞后”现象则荡然无存。我曾做过简单试验,将一组脑 线为0的双坠单钩钓组挂饵后放人水中,然后将钩饵从水底提起2厘米高度。这时,浮漂会上升1 7厘米,大致相当于漂尾二目的高度。而传统钓组在同样的试验中,浮漂只有微微抖动,可见两者 灵敏度大有差异。将钩饵从水底提起2厘米高度,大致相当于鲫鱼吞钩后抬头上浮,而没来得及吐 钩那一瞬间所达到的高度。通过这样及时而明确的信号,我们可明确地判断出水底鱼儿吞钩情况。 这对我们准确地捕捉提竿时机,提高中鱼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钓法可变革──探讨双坠单 钩钓组的奥秘@徐文科!哈尔滨度。通过这样及时而明确的信号,我们可明确地判断出水底鱼儿吞钩情况。这对我们准确地捕捉提竿时机,提高中鱼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评论这张
 
阅读(7907)|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