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北边的风

IT 钓鱼 养生

 
 
 

日志

 
 

 悬坠钓新解(四)———依鱼情调标  

2009-08-12 14:33:49|  分类: 悬坠钓新解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以上对悬坠钓三种常见的调标找底方法以及浮标的调整同线组灵钝的关系进行了介绍,但明眼人很快就会发现:上面介绍的方法只是介绍了设定调目及如何找底的基本方法,线组的灵钝也只是在理论层面上的分析,而理论上的分析同实际垂钓时的复杂情况是有差距的。比如下钩轻触底时的所谓的最灵敏状态,在实际垂钓中由于假信号非常多,很少有人会采用这种调钓方法。那么我们到一个不熟悉的水域,确定好调目后,我们一开始应该从几目钓起呢?我感觉,除了经验丰富的高手外,一般情况下,不管采取那种调标法,最好从不灵不钝开始钓起,也就是最初钓目的设定应该使钩饵在水下处于下钩完全落底上钩轻触底的状态,以此为基础点,然后再根据上鱼情况将钓组向灵或钝调整。

  为了能够非常清楚地知道钩饵以及子线在水底是一种什么状态,对钩饵实行称重是非常必要的。称饵的方法是:双钩无饵半水情况下我们搓上同实际垂钓大小一致的双饵,对比浮标在原来目数上有几目的变化,变化的目数就是双饵的重量,同时记住挂双饵半水时的目数,这个目数是钓灵敏的极限,底钓时在此目数上如果再下拉浮标就变成钓离底;称钩的方法是:在半水双钩不带饵的情况下剪掉两只钩,看浮标在原来基础上有多少目的变化,这个变化量就是双钩的重量,同时记住无钩时浮标的目数,这个目数就是底钓时钓迟钝的极限,钓目超过这个目数,双子线都会弯曲直至铅坠落底(灵敏和迟钝的极限可以用浮标座靠外面的两粒太空豆进行定位,这个问题后面还会提及)。悬坠底钓可以选择的钓目范围一般应该在这两个极限范围之间。

   1.不灵不钝状态的公式:钓目=调目-单饵可以压下的目数+单钩可以压下的目数

  上面这个公式是近年来一些钓鱼大师在最初设定不灵不钝状态时总结出来的,其理论依据是:要想使钓组出现下钩饵完全落底,上钩饵轻触底,长子线弯曲、短子线绷直的状态,必须是池底承担一个单钩加一个单饵的重量,线组的上浮力承担另一个钩重和另一个饵重。这个公式中的“减去单饵可以压下的目数”的意思好理解,因为下饵的重量已经由池底承担,线组的上浮力不再承担下饵的重量,因此应该在调目的基础上减去这个重量相应的目数;但公式中“加上单钩可以压下的目数”很多人就不太明白了,其实大家仔细想想也容易搞懂,既然是下钩饵完全落底,池底除了承担下饵重外,与下饵结合在一起的下钩的重量也应该被池底所承担,也就是说线组的上浮力所承担的钩重由半水调标时的两个钩重变成了只剩一个上钩的重量,这种情况会使浮标上浮并带着上钩离底。因此,要保证上钩饵能轻触底,必须在确定钓目时加上相当于一个钩重的浮标目数。比如,单钩重1目,单饵重2目,空钩半水的调目为4目,这时不灵不钝状态的钓目应为:4-2+1=3目。

  决定钩饵的状态还有一个应该考虑的因素就是子线的硬度。因为当钩饵到底后,由于水底的反作用力,子线会对浮标有一个上顶的力量。当然,钓鲫鱼的子线非常细,多数情况下可以将其忽略。

   2.根据鱼情变化所采取的灵钝修正方法

  上面我们知道了设定调目的几种方法,也知道了在垂钓的开始阶段一般应该将钓目设定为下钩落底上钩轻触底的不灵不钝状态,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根据当时的鱼情变化对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呢?为了解释清楚这一问题,我借用某钓鱼网站上看到的一个帖子的观点进行分析,其大意是将鱼吃饵吞钩行为粗略分成“试口、吞口、咽口、死口”四个阶段(不一定准确),不同的阶段分别对应浮标的最灵敏状态、灵敏状态、不灵不钝状态、迟钝状态,从而分析出浮标的灵钝所对应的鱼的不同吞饵情况。

  从水族箱观察鱼吃食时,可以将鱼的吃饵动作分成四个阶段:(1)首先游到饵跟前,鱼嘴半张,从饵料的某一方向吸进一部分饵料尝试,部分警惕性高的鱼甚至会用鳍或尾巴对鱼饵触碰,当感觉饵料不合口或对饵料不放心时,迅速吐出或离开,这一试探过程可以称为试口;(2)感觉饵料合口味时,张大嘴迅速吞饵入口,这一阶段可以叫做吞口;(3)鱼饵被吞入口中后,鱼接下去的动作就是抬头或转身,通过调整身体的角度和方向进一步下咽饵料,这一阶段可以叫做咽口;(4)最后,鱼如果感觉饵没有问题,会进一步将饵下咽并游走,这时可以称为死口,如果感到饵中有异物(比如鱼钩、子线),鱼仍然会将饵吐出。鱼情不同,这四个阶段的表现也不同,警惕性高的猾鱼,鱼在试口阶段可以多次反复试探,试饵时间比较长,而且无论在哪一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吐口;密度大的生口鱼会出现多鱼抢食现象,这时,鱼会省略试口动作而直接吞饵,而且吞进饵后出现吐口的现象不多。

  由于浮标调整的灵钝状态的不同,浮标出现信号时所反应出的鱼吃饵的阶段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浮标调整的过于灵敏,使下钩饵轻触底上钩饵离底,浮标的信号会很多,有时鱼游近饵料产生的水流也可以使浮标出现明显的上抬下拉,但这种情况一般是钓不上鱼的,因此,浮标调整的过于灵敏,会更多的体现出鱼的试口动作;稍微降低灵敏度,使下钩饵完全落底上钩饵离底,由于钩饵的稳定性得到加强,浮标会排除一部分试饵信号,更多的体现出鱼的吞饵信号,使中鱼率得到提高;继续降低灵敏度使上下钩饵完全落底,饵重(甚至一部分钩重)完全由池底承担,钩饵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加强,浮标的信号会更多的体现鱼咽饵时的信号,但浮标体现信号的能力被进一步降低;如果将浮标调整得过于迟钝,甚至使双子线都弯曲,浮标体现信号的能力会很低,偶尔出现信号所反应的也多是鱼吞死口游走的动作,这种状态无疑增加了鱼吐饵的机会。也可以这样说,如果浮标由最灵敏———灵敏———不灵不钝———迟钝逐渐过渡,体现鱼的四个吃口阶段应该是由试口———吞口———咽口———死口的逐渐过渡。比如我们将浮标设为调4目,单饵重为2目,分别将钓目设定为钓平水、2目、4目、6目,假设这4种不同的钓目正好对应鱼吃食的4个不同阶段,即:钓平水对应试饵;钓2目对应吞饵;钓4目对应咽饵;钓6目对应死口。这时将钓目选择在2目到4目之间,抓鱼的吞口或咽口就是正确的。

  以鱼情修正浮标灵钝的想法就是基于以上认识而产生的,基本想法是:我们钓鱼时浮标的灵钝应该保证浮标出现明显动作时,信号最好是同吞口和咽口阶段相吻合,而尽量少体现鱼的试口和死口,从而保证有较高的中鱼率。换句话说,在实际垂钓时,如果浮标信号很好,但空竿率很高,说明浮标出现信号的时机更靠近鱼的试口阶段,此时应该增大钓目或加铅减小调目减小调钓差,使钓组更稳定,让信号出现的时机向吞口或咽口靠拢;而如果浮标信号隐晦,浮标动作不明显,或者有时浮标没有动作起竿却能中鱼,而且钓上来的鱼吞钩很深,说明浮标出现动作的时机更接近鱼吞死口,应该减少钓目或减铅皮增加调目增大调钓差,使钓组变灵,让浮标体现动作的时机向咽口或吞口靠拢。

   浮钓时的浮标调整方法

  首先应该清楚的是,浮钓时浮标出现信号的时机不同于底钓时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底钓是在浮标稳定到一定的钓目后浮标才出现鱼讯,而浮钓一般是在浮标的运动过程中就出现反常动作(将钩饵稳定在一个水层钓糗鱼除外),从浮标入水开始算起,浮标体现的吃饵信号包括:向前突然加速滑行、没有滑行到位突然翻身、滑行过程中被斜拉入水、超时翻身、翻身一半又倒下、翻身过程中突然停顿、加速翻身、翻身后停顿时间过长、翻身后上顶、浮标下行过程中突然加速、下行过程中突然停顿、下行过程中出现上顶等等,也就是说,自浮标入水直到钩饵到位这一过程中的任何时候,浮标出现了不同于正常运动规律的反常动作,都可以认为是出现了鱼讯。根据这一情况,浮钓调整浮标的方法同底钓时有所不同,浮钓时调整浮标只有调目没有钓目。设定调目的方法是带双饵调整浮标露出水面一定的目数,目数越多浮标的上浮力就越大。因此,设定的目数一般不要太多,以2目到平水这一范围为宜。确定好标尾目数后,应该根据上鱼的情况随时进行修正,一般原则是上鱼速度越快,越应该加铅缩小标尾露出水面的目数,加铅的量没有固定的标准,只要能使浮标清楚地体现鱼讯并保持较高的命中率,即使加铅将浮标调到水下(即重力大于浮力)也完全可以。部分粗短身短尾的钓水皮专用浮标也可以带饵将调目设在标身同标尾的结合部,这时应以浮标翻身站立后的上顶动作为主要鱼讯信号。

  以上是本人对浮标调整方面的认识,由于本人文字功力不足,不知道是否将本意表达清楚了?其实,纯理论的东西本来就不容易讲清楚,再加上这些理论也只是我的一孔之见,而且这些见识也不一定准确,有些观点难免同有些人的认识不一致,因此只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展开讨论的话题,并诚心希望高手们对此提出批评!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钓鱼吗?有必要故作深沉地分析的这么细吗?是的,实践中由于我们不可能将每一粒饵都搓的大小一样,野钓环境也不可能使水底象镜子一样平,因此,我们在野钓生口鱼时,也不一定非要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比如我们野钓时完全可以采用将浮标目数的一半做为调目,挂双饵调整水线,使浮标露出水面的目数稍微小于调目开钓,这样找底设钓目就都基本完成了。即使调整的不合适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慢慢修正嘛,反正我们有的是时间!但我觉得,采用这种粗略调标的方式虽然可以钓上鱼,但如果想钓得更好,还是要将道理弄清楚。不然的话,一旦鱼情变得复杂了,你也就不知道应该怎样应变了。胜不知之所以胜,败不知之所以败,就好比盲人过河,钓到老也不会有进步的!

  评论这张
 
阅读(1430)|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